更新时间:2025-10-05 04:04:23
个人觉得是在电次对蕾塞提出私奔邀约的时候。

原因是在蕾塞从逃跑 -> 决定和电次私奔这个转变时,故事插入了一段岸边的旁白:关于苏联“黑屋子”的传闻——那是专门培养儿童杀手的组织,孩子们没有普通生活。蕾塞来自那里,逃走后也会回到那里。

这也在暗示,其实蕾塞也是一个和电次有悲惨经历的女孩,而她之所以对上学耿耿于怀,很可能这是蕾塞想象中,通往“正常人生”的一个通道。

这个故事的巧妙之处在于,在最后实现了电次和蕾塞互换身份(从“蕾塞提出私奔”变为“电次提出私奔”),并揭露出蕾塞的悲惨过去。
蕾塞第一次提出私奔时,她觉得自己是拯救者——她要把电次从公安的压迫中解救出来,带他去读书、去过“正常生活”。她笃定电次需要被拯救,因为他们有相同的遭遇。
可到最后她才发现:电次从未觉得自己需要被拯救,而她的灵魂深处却在渴求拯救。
电次同样没上过学,童年吃垃圾、睡地板,过着狗一般的日子。如今被公安束缚,依然无法享受普通生活。按蕾塞的逻辑,电次应该渴望逃离。
可电次不觉得。他开心地学习如何与难搞的前辈相处;他兴奋地凌晨五点爬起来只为陪玛奇玛看电影;他给躲雨的陌生女孩变魔术,觉得"有心就能做好事";他被炸弹恶魔痛揍一顿后,还会为恢复人形的蕾塞找衣服。
她所谓的"拯救电次",本质是她对自己渴望的投射。她坚信和她同样境遇的电次需要一个拯救者,恰恰因为她自己一直在等待那个人的出现。

恋爱往往是两个人同时发生的幻想。
电次对蕾塞的幻想是她的好感和肉体,为此他付出了被炸弹恶魔痛揍一顿和失恋的代价。
蕾塞对电次的幻想则是改写人生的可能性,为此她付出了生命的代价,成为一具无名女尸,无人知晓她的故事。
但这两场幻想都不是毫无意义的。电次因为蕾塞,第一次真正感受到喜欢一个人的情感;蕾塞因为电次,从“上学就是幸福”这个思想钢印里解放。
他们都没能实现幻想,但都在对方身上短暂地触碰到了某种真实。
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
上一篇:2012
十二封信和唐亦尋,走不出的九月
暴风眼中的共生与觉醒
4年后再看《新·福音戰士 劇場版 終》 :谢谢你曾来过我的世界
观后随笔
李莲花不需要可怜。
有触动,有惊喜,也有一点吐槽
论如何在虚拟作品之外获取与其之中一样的庇护
Debris Documentar (2012)
宁受万箭穿心,不斩心中之道
身处台风眼的女性们
从王权富贵的寻心问道之旅,看人的三次觉醒。我们能从王权富贵的强者叙事中学到什么?
这场因父亲病危仓促开启的家庭重逢,终究成了一场穿越几十年误解、直面两代人伤痕的和解跋涉。
第一次看剧看到迷茫,虚脱...
杜琪峰倾注灵魂的情怀之作!华语类型片的最高标准!
先看完韩版再来补看法国原版
亲子关系
勉强能看,超出我对国产惊悚片的预期
时间的灰烬
想要认识爱情,你得看看《春逝》
同为华夏人,该骂就得骂!
